文:林义学
台湾育达科技大学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系讲师
中国共青团福州市委员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家人才
中国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照
台湾社会工作师
台湾照顾服务员
台湾苗栗县社会工作师公会理事
台湾正念照顾协会理事
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系博士候选人
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非营利组织管理学程硕士
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福利学系硕士
各位家长有想过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吗?严厉好?还是放纵好?还是在学习如何拿捏恰到好处?
身为家长,可以从正向教养的方式教养孩子,过程中父母亲也达到自我学习的效果。至于何谓正向教养?正向教养即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,理解每位孩子有个别的特质,所以会根据每位孩子的特质与发展阶段,提供正向而非负向情绪且符合每位孩子个别所需要的教养方式。
所以正向教养过程中,家长是从正向教养的视角,开始认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需求、身心的发展情形、人际及环境层面发展的差异性,并重视家长与亲子间的情感连结,加以提供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态度,使孩子在成长的路上,获得家长的正向鼓励、支持与学习,从中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获得良好的信心与学习。
举例:教养小孩过程,父母亲总是操心小朋友不吃饭,担心孩子肚子饿,可是孩子总是告诉我们,他们比较想吃零食,不想吃饭?此时的家长会如何处理呢?
老师分享以下几个步骤:
1.以孩子角度理解对于零食的认识
父母亲应该先理解孩子对于零食的认识,零食(甜食)总是比较吸引人,所以并非否定孩子一定喜欢吃零食的事情,而是家长需先认知零食更吸引人去享用它,零食的享用是一种生理需求。
2.同理孩子看见的零食的美好
正向肯定孩子看见零食的想法,而非否定零食不好,但如何同理呢?爸爸妈妈可以说:「爸爸妈妈知道零食真的很好吃,也知道您真的很想吃」。
3.教养孩子用餐态度
配合孩子年龄以适当的语气告知孩子「用餐时间要到了,吃饭能够快快长大,我们得在吃饭的时间用餐,才不会肚子饿」。
4.提供适合解决方法
此时爸爸妈妈可以针对孩子的需求,提供解决方案:「等饭吃完,才可以吃零食唷」
根据以上的步骤,家长可以发现,过程中并未对孩子产生负向情绪,也未否定孩子的期待,并且带领孩子对于「什么时候吃零食」这件事情,是以同理的角度看见孩子的需要,理解孩子的认知,过程中也教育孩子适当的用餐时间,最后对于孩子「吃零食」的需求,家长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。教养过程中,断绝负面情绪,父母亲即是从孩子小时,以正向、沟通对话与一起找「方法」的教养模式,并让孩子达到父母亲所期待的行为。